吃辣椒能发汗,有人就认为这样能达到祛湿的目的。事实上,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有关,健脾能使祛湿更容易,祛湿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,进而产生良性循环效果。也就是说,祛湿和出汗关系不大,中医更强调健脾利湿。
最近是不是总感觉身体沉重,即使是大白天也哈欠连天、有气无力的,早上起床更是觉得累,一点也不想动!
注意啦,这可能是夏季湿气重的表现!
夏季可以说是体内湿气最盛的季节。此时内湿与外湿相加,湿热偷偷在体内堆积,身体不仅在夏季表现出各种不适,甚至在秋冬季爆发出更多的疾病。
中医说的“湿”是什么?
从中医角度来说,湿气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。
1、外湿:外湿多由淋雨、涉水或久处湿地引起。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,如痤疮、神经性皮炎等。防外湿要注意不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,尽量避开潮湿的地方。
2、内湿:内湿主要因大量食用生冷食物,损伤脾胃阳气所致。它表现为脾胃功能受损,吃什么都不香,大便黏腻,胖而无力。防内湿要少吃生冷及油腻食物,不要暴饮暴食。
湿”的人,大都有5个特征
看体型:中医认为,胖人多痰湿。因此,体型偏胖、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。
看舌头: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,舌苔白腻或黄厚腻。
看大便:一旦发现大便稀薄、黏腻、不成形,就可能是有内湿。
看起床状态:有些人早上起床后,会觉得很困、头沉,像有什么东西裹着,让人打不起精神,而且痰多,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。
看平时状态:户外湿气一大,就觉得胸闷气短、身体沉、懒得动、不清醒,吃饭时没胃口。
湿气重,从头到脚都受伤
头部:湿气侵入头部,则出现头晕、犯困、头重如裹。
胸腹部:湿气滞留胸腹部,则出现胸闷、胃胀。
消化道:影响食欲,不想吃东西,还会出现口臭,大便不成形,易粘马桶。
泌尿系统:体内湿气重,且喝水较少时,小便排出不畅,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。
关节:湿气侵入关节,则关节酸痛、沉重、活动不利,痛处固定。
下肢:湿气侵犯下肢,可出现下肢水肿、脚气等症状。
皮肤: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,负担加重,免疫力随之降低。因此,痤疮、皮炎、湿疹、癣都会不请自来。
祛湿误区
误区一:祛湿喝红豆薏米水最有效
首先明确一点:红豆没有祛湿的作用!有祛湿功效的是赤小豆!
从外观上看,红豆比较圆,赤小豆细长稍扁。赤小豆祛湿功效强,中医入药用的都是赤小豆,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。
赤小豆和薏米都属微寒性,所以赤小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,对于寒湿患者来说,赤小豆薏米水可能会越喝越寒,越喝湿气越重。
误区二:吃辣发汗可祛湿
吃辣椒能发汗,有人就认为这样能达到祛湿的目的。事实上,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有关,健脾能使祛湿更容易,祛湿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,进而产生良性循环效果。也就是说,祛湿和出汗关系不大,中医更强调健脾利湿。
另外,如果吃进去的辣椒太多,这些辣椒素会刺激胃肠道,不仅让我们的胃肠有种火烧火燎的感觉,而且还会促进胃肠道不断地蠕动,发生腹泻等问题,这样的情况反而不利于脾胃健康。
误区三:喝祛湿凉茶最靠谱
由于个人体质不同,并非人人适合饮用凉茶。如果盲目饮用只会损伤人体阳气,加重寒湿,影响脾胃功能。这几类人都不宜喝凉茶祛湿:阳虚体质的人、经期女性和产妇、脾胃不好的老人和儿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