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过后,
暑气虽未尽但凉意却已蛰伏,
白天依旧炎热,早晚却寒气渐盛。
立春、立秋前后,
气候变化无常最难保养,
忽略了细节,往往就会生成大病。
那么,立秋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?
今天小美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!
秋燥属于温燥,燥邪伤人阴津,津液消耗过多,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大便干结和皮肤干燥脱屑。秋燥会影响肺的功能,出现干咳、声音嘶哑、鼻咽干燥等症状。故应以“滋阴润肺”为宜,饮食以养阴、滋润多津液为主。
2、秋瓜会坏肚
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,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。西瓜、甜瓜等瓜类水果多性寒,再加上很多人夏季爱吃冷饮,到了秋季,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,这类人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。
3、立秋防秋郁
秋天,气温不定、花木凋零,容易使人心中产生凄凉、苦闷的抑郁之情。人脑底部的松果体能够分泌褪黑素,入秋之后,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相对增多,人的情绪更加低沉。所以,从立秋开始,要注意调养情志,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内心的宁静。
4、立秋勿贪凉
立秋之后,天气早晚较凉,持续开空调,稍不注意,就会出现腹痛、吐泻、伤风感冒、腰肩疼痛等症状。
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,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。
5、运动要适量
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,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、活动过于剧烈。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。运动前要有5~10分钟的暖身运动,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。最好选择一早、一晚进行锻炼,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,以防体力消耗过大,暴晒灼伤皮肤,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。
6、立秋防大补
中医上讲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此时进补是有一定必要的,但是不宜大补。因为人们在夏季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,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,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,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,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,使长期“虚弱”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